资讯动态
资讯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动态

湖南油茶产业“软黄金”有哪些软肋

发布时间:2016-04-27   浏览:3230次

在湖南涟源市郊,千亩油茶林青翠欲滴。这种主产于南方的油料树种,在全省正炙手可热。当地的油茶造林大户李黄祥介绍,油茶树的果实榨取茶油,号称“东方橄榄油”,已被投资者视为“软黄金”。7月12日,湖南省政协针对重点提案《关于加快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》,在涟源召开了督办会。在此之前,省政协的调研组先后到省农业厅、林业厅等部门走访,到耒阳、祁东等地实地调研,并与诸多油茶企业进行了广泛交流。 

 “天下茶油,湖南占半”。但调研中发现,湖南油茶产业存在油茶加工企业多、散、乱,知名品牌少,加工产能过剩,公司化经营瓶颈多等问题。这昭示着湖南油茶产业正步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。湖南:油茶国里的老大  在油茶林山丘上,李黄祥拿起一株油茶苗种,上面挂着三五片新叶,枝从旁开。他介绍说,“这株苗采用的是嫁接法,油茶树原本要8年才挂果,采用这一方法后缩短至3年。”每一次技术的进步,都让市场发生深刻变化。    

       2008年,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分水岭。“每亩油茶只能产5~7公斤油,农民自己吃都不够。”省林业厅副厅长胡长清介绍.这一年,一项重要技术得以突破,使得产量提高到每亩40~50公斤,启开了茶油市场化的一道门。在这一年里,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湖南长沙召开,被赋予“国家粮油安全”、“促进农民致富”等意义的油茶产业发展,提上了国家层面。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先后出台文件,促推油茶产业发展。胡长清介绍,为响应国家号召,短短7年时间,省政府2次出台发展意见,开创了我省林业政策支持的先河。省财政2009年起设立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,对新造林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。7年来争取财政资金达到26.65亿元。    

       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排行榜上,湖南稳居老大位置。省油茶办主任蓝成云伸出三根指头说:“湖南油茶有三大指标均为全国靠前:2013万亩的种植面积,20.7万吨的茶油年产量,213亿元的产值。” “技术、政策、战略是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。”胡长清这样评价湖南油茶产业。

    7年打拼,油茶产业已初具规模:建成一个良种推广体系;筛选出48个优良品种,因地制宜向全省不同地区推广;技术人员与种植户结对联系,责任到人,把技术送至山头地块。此外,重点打造了320省道衡阳、长张高速常德、223省道怀化等三条百里油茶产业带,形成了“耒阳-常宁-祁东”“衡东-衡山”“衡阳-衡南”三大油茶产业集群。    

       流转、租赁、入股……各地大胆创新,建立油茶种植生产基地。同时也形成多样的经营模式:企业与农户合作、企业与合作社合作、农民单干等。目前湖南已有300多家企业、2000多家种植大户、500多家合作社投入油茶行业。被调和油扰乱的市场虽然具备诸多优势,但历经多年发展,湖南油茶产业步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。   

 茶油常被拿来与橄榄油做比较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测出,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高于橄榄油。广告商打出无烟、抗衰老、抗癌等广告词,极力将茶油包装为高端油品。    

然而在超市柜台上,当一种茶油卖到每公斤200元时,另一种则宣称每公斤只需40元。悬殊的价格,使得消费者对茶油的真伪也产生了怀疑。   

 “仔细一看,后者‘茶油’二字写得比拳头大,‘调和油’三个字写得比指甲壳还小。”胡长清揭开了其中的玄机,同样冠以“茶油”之名,纯茶油与调和茶油价格相差悬殊,让消费者难辨真伪,无所适从。于是,消费者宁可买乡下的土茶油,也不敢相信超市的精炼茶油。    

这对油茶行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。“虽然这些‘茶油’以调和油的身份规避了监管和法律的制裁,却让茶油行业名声狼藉。”蓝成云说。  

  调和油为何大行其道?究其原因,检测技术是原因之一。据悉,当下检测技术无法将调和油中各类油的比例分析清楚,以至于无法建立一套严格的标准,市场监督无从谈起。  

  此外,由于缺乏高端的市场销售渠道,茶油只能按传统销售模式进驻超市,面对大众化的需求,生产商只得调低价格和品质来适应市场。  

  “但从大背景来看,这与油茶行业知名品牌少,生产企业多、散、乱有关。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和相应的高端市场,茶油的价值无法体现,消费者也求油无门。”   

 形成此困境有多种原因。省政协委员、农工党湖南省委参政议政处副处长邓林华说:“农村的土地承包到户,油茶大多数为个体户经营。由于土地流转不畅,常出现租地价格过高、合同不规范、合作双方闹纠纷等问题,制约了油茶产业大规模生产。”   

 由于油茶林等生物资产的价值难评估和交易,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补偿、转移机制尚未建立,油茶信用担保业务滞后等原因,银行不愿意接受林权作为抵押物。与此同时,一些油茶企业成立时间较短,尚处于投入期,账面报表利润不理想,很难达到银行放贷要求,因此多数油茶企业很难得到贷款,导致长线投资无法完成。  

  基于困境,蓝成云坦言省茶叶集团的经营模式给了他很大启发:“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牵头,集大力、办大事,是解决行业无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困境法。这将成为今后油茶发展的一大趋势。”公司化经营之困公司化经营的油茶基地中存在的偷摘现象,令企业防不胜防。 

   “雇一个人摘油茶果,他为企业摘200斤的同时,也为自己摘100斤。自己偷摘的,每斤可卖3~5元,能获利三五百元。但对公司而言,既要支付给这个工人工资,还要承担被偷摘造成的损失。”这样的现象引起胡长清的反思。    深入了解后发现,这是公司化经营独有的弊端。公司化经营是相对农户个体经营而言,农户经营用的是自家地,销售渠道也是熟人亲戚。而公司化经营要投入机械、租地、雇人等成本,甚至修路上山都需要钱,前期投入要高出农户经营30%。“农户种植不存在偷,各种各的,互为监督。公司化种植,面积广,监督难,偷盗现象相当普遍。”  

  同时,胡长清道出了公司化的另一个弊端,加工环节产能过剩。“企业一条投资上亿元的榨油生产线,技术达到国际水准,但每年仅能开工2~3个月,油茶籽原料严重‘吃不饱’。” 

   “据统计,全省现有油茶企业300多家,年加工设计能力达到50多万吨,年产1000吨以上的茶油企业35家,年加工设计能力远远超过当前油茶资源供应量。但各地加工生产线兴建不止,大部分企业都建有自己的榨油生产线,小油坊达到2000多家,多为低水平重复建设,油的品质差。”邓林华说。    

这些都困扰着油茶企业的发展。胡长清建议,每个地区确定一个统一的加工点,附近的企业和个人都可租用,在确保设备利用效率的同时,还可以确保油的品质。 

   企业主李黄祥对固定加工点则有不同看法,他的疑问是这样会否影响品牌的独立性。此外,运输成本、油榨管理和双方信任都将会是新问题。    

为解决公司化运作中存在的偷盗问题,胡长清建议,苗种集中培育后,反包给农民,由专门的技术公司指导种植;或者企业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果子。“只要遵循市场规律、经济规律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、品牌维护为关键、科技创新为手段,茶油这一特色产业一定能稳步发展。”


微信沟通

手机官网